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理市法院杨勇
时间:2015-01-28单位/部门:作者/编辑:点击:

 

在最光彩的年华书写一生的追求
 
今年7月8日,杨勇法官作为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喜洲人民法庭的代表,到山东济南参加了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会议闭幕第二天,杨勇就赶回了大理,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审判工作中来。他说:“我可以休息,但是案件还没办理,当事人还在焦急等待,这样的休息怎么能安心呢?”其实熟悉杨勇法官的人都了解,他就是那种一天都闲不下来的人。
杨勇出生于1974年3月,从西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后,1997年9月到大理市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历任书记员、法官助理、审判员、速裁速办中心负责人和喜洲法庭副庭长。他从事审判工作近17年,审结的案件质量高、速度快,2011年至2013年,优质高效审结民事案件234件,其中调撤186件,所审结的案件中,调解率高,服判息诉率高,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完美结合,先后被评为“大理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全省法院岗位技能竞赛调解能手”,获得了“大理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还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成为了政法战线上的一名模范标兵。
一心司法 爱岗敬业创佳绩
杨勇常说,法律并不能使所有人都平等,但是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需要法官来实现。他的这句口头禅也一步步体现在行动中,从进入大理市人民法院工作开始,杨勇先后在民庭、凤仪人民法庭、民事审判二庭、速裁速办中心和喜洲法庭工作,担任书记员、法官助理、主审法官、速裁速办中心负责人和喜洲法庭副庭长。不同的工作岗位,让杨勇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9年,大理市人民法院为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执行效率,成立了速裁速办中心。杨勇被任命为负责人,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为此他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原则,勤奋学习,忘我工作,切实履职,不断探索完善案件简繁分流的速裁速办机制。杨勇在担任速裁速办负责人期间,提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承诺,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遵守纪律,自觉做好干警的表率。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共受理、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39件,其中调、撤233件,当庭履行案款78.9万元。案件审结率100%,裁判正确率100%,案件调撤率97.5%,全年无超审限案件。其中,他个人承办案件181件,差不多1天多就结一个案件,案件调撤率达97.8%,创下个人办理案件数最多的纪录。
情系于民 善为群众解百忧
   “群众的事无小事,只要群众走进法院,就要为他们处理好每一个纠纷、办好每一件案子,这样才有法官的样子。”这是杨勇在办案过程中一直秉持的信念。在处理群众纠纷最多的基层一线岗位上,他时时刻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忠实于法律、忠实于法律职责,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群众排扰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善于做群众工作,真正做到心系群众。”这是院领导对杨勇最直观的评价。他对所接触的每一个案件都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以情感人,以心调节,辨法析理,努力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出身农村的杨勇,想农民所想,为农村当事人设身处地的考虑,在凤仪、喜洲基层法庭工作10多年的他更是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多次和同事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调处一个个案件,足迹走遍了喜洲法庭管辖的湾桥镇、喜洲镇、上关镇和双廊镇四个乡镇,他用实践证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再是一句空话。在喜洲法庭工作的两年来,他审结民事案件126件,其中调解、撤诉95件,案件调撤率达75.4%,把做好群众工作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较好的践行了案结事了的诉讼宗旨。2012年12月,杨勇审理了村民赵某诉邻居赵某相邻纠纷一案,被告新建的厕所正对着原告家的堂屋,按白族风俗习惯,堂屋是白族房屋的主房,是接待宾客和供奉祖先灵位的场所,在白族人心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而厕所是一个污秽的地方,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身为地道白族人的杨勇深知案件的利害关系,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双方积怨,酿成宗族之间的暴力冲突。他从风俗习惯入手,情真恳切、有理有据地对双方进行说理调解,最终使邻居赵某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有违风俗习惯,当场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案件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杨勇在喜洲法庭工作期间,喜洲法庭先后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云岭楷模”,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
民族情怀 双语审判助团结
喜洲是白族古镇,白族文化底蕴浓厚,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杨勇在2012年通过竞争上岗成为了喜洲法庭的副庭长,身为白族人的他深知要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化解纠纷、解决矛盾、促进和谐,必须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
杨勇不仅自己熟练运用白语开展审判工作,创造性地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白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白族群众敞开心扉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诉求,拉近了法律和群众的距离。还鼓励刚从学校毕业工作不久的汉族青年法官勤奋学习白语,以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努力做一名既精通审判实务,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双语法官。同时,结合辖区地域特点及白族群众“耻讼”、宁愿找人评理也不愿到法院打官司的传统,杨勇集思广益,积极向院党组“出点子”,在法庭设立了民族特色浓郁的“金花调解室”。在白族地区,金花是勤劳、善良、智慧的白族女性的代名词。“金花调解室”筹备之初,杨勇积极协助院党组和庭长遴选熟悉法律政策、并且通晓白族语言及民风民俗的白族女性,确保调解室成立之后能够胜任工作。在“金花调解室”成立后,杨勇凭借自己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适时指导金花调解员的业务工作,鼓励她们发挥优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金花调解室”至今所受理的案件全部调解结案,调解率达到100%,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金花调解员已成为喜洲法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系事业 不顾小家为大家
长路漫漫当歌咏,任重道远勇拼搏。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勇把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在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了工作,他废寝忘食,有时为了快速办妥案件,中午不休息,晚上还加班,三餐并一餐的事是常事。面对众多的家事,因为工作需要,他都会舍小家、顾大家,以集体、以群众的利益为重,为此,他的家人也默默地作出了很多牺牲。
2007年5月,单位组织干警例行体检,当杨勇不经意的拿到检查报告单时,他大吃一惊,被检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缺洞的直径有3厘米多,这如同一个晴天霹雳,让杨勇茫然不知所措,家人更是难以接受这一事实。经多方了解后得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能做这样的心内科封堵手术,风险较小,在单位和家人的关怀下,他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但手术没有成功。此时,他得知北京的医院做类似的外科手术可以成功。为了让他早上康复,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再一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院长亲自为他联系了大理州政府驻京办事处,请求办事处以最低的收费为他解决住宿难题,并请为他在北京的治疗提供尽量的帮助和方便,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2007年7月,杨勇带着亲友和同事们的关怀在北京阜外医院成功地接受了心脏外科手术。手术后,虽然医生嘱咐杨勇要休养六个月,观察两年,但他想到单位还有很多案件等着他审理,想想难以割舍的工作和事业。他不等身体完全康复就回到单位上班,又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杨勇就是以这样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工作态度,在他钟爱的审判事业上法发光发热。
“很多老百姓一辈子只进一次法院,我们一定要办好手里的每一件案子。”这是杨勇常对身边的同事说的一句话。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把当事人当亲人,把老百姓当作天。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法官,却凭借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在自己最光彩的年华书写了自己一生的追求。